BLOG

【今日科普】恙虫叮咬莫大意,愿您别来无恙

恙虫病传播过程具有明显的季节性,我国南北方流行季节有差异,北方多见于秋、冬季,发病以9—12月为多。

恙虫咬人隐蔽,常常不易发现,容易耽误最佳治疗时机。恙虫病的潜伏期为4—21天,一般为10—14天。疾病初期的症状,跟感冒相似:头疼、高烧39℃—40℃、嗜睡……,本病最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的特征为焦痂与溃疡,恙虫叮咬部位形成一个隆起性的红色丘疹,随后丘疹会逐渐发展成水泡,水泡溃烂、出血以及坏死后形成特征性的火山口样黑色焦痂,边缘隆起、四周红晕。皮损部位通常不伴有自觉症状。

人对恙虫病东方体普遍易感,病后可获得较稳固的免疫力。流行地区居民多经感染而获得免疫,通常表现为散发,外来人群进入疫区常易发生流行。田间劳作的农民、野外作业人员(伐木、筑路工人、地质勘探人员等)、野外训练部队和野外旅游者等受恙螨侵袭机会较多,容易发生感染。

恙虫病如何预防?

1

控制传染源

主要是灭鼠。啮齿类动物是最重要的中间宿主。

2

切断传播途径

关键是避免恙螨幼虫叮咬。恙螨是恙虫病东方体感染人类的唯一媒介。应改善环境卫生,除杂草,消除恙螨滋生地,或在丛林草地喷洒杀虫剂消灭恙螨。

3

保护易感人群

做好个人防护,野外活动前穿戴好防护衣物,尽量不要裸露皮肤。在户外,应避免接近可能有恙虫存在的灌木和丛林。在流行恙虫的地区活动后,我们应该立即脱去衣物、充分洗澡,减少恙虫的附着。

莱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馨提示:野外活动时请做好自身防护,不要裸露皮肤!在户外活动后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,请仔细检查身上有无叮咬痕迹,并尽快到医院就诊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